从互联网汽车到国企改革:砸钱还是自己干?【宁宇专栏-87】
【摘要】有评论说“互联网汽车基金”是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;可仔细看一下这两次发布的内容,就会发现,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似乎有从“自己干”向“砸钱”的方向发展。
| 科 | 技 | 杂 | 谈 |
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
文 / 宁宇,作者微信公众号:尚儒客栈(CMCC-ningyu)
去年7月23日,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签署“互联网汽车”战略合作协议。当时的说法是:双方拟在“互联网汽车”和相关应用服务领域开展合作,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“互联网汽车”及其生态圈。
本周四,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,将合资设立10亿元的“互联网汽车基金”,共同打造“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”。
有评论说“互联网汽车基金”是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;可仔细看一下这两次发布的内容,就会发现,这两大巨头的合作似乎有从“自己干”向“砸钱”的方向发展。
去年的调子是以颠覆式创新模式“造车”,因为那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对标对象——特斯拉。而今年两家建立“互联网汽车基金”,将互联网汽车的目标调整为产业链、生态圈的建设,开展渐进式创新。
特斯拉的创新是完全打破了汽车的基础设计模式——在体内没有发动机、也没有传统的传动系统的情况下,能够让一个用电来提供能量的家伙实现了汽车的功能,这是典型的颠覆性创新。
如果上汽与阿里巴巴的联盟坚持造车计划,那么是照着特斯拉的摸样做中国版的电动汽车,还是秉承特斯拉的创新理念,重新设计一部新的电动汽车呢?
无论是销量还是配套的生态圈,一年过去了,明星产品特斯拉还是不温不火,这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,说不尽如人意都是客气了,更多的评论是用“兵败”才是形容特斯拉在国内的境遇。总结下来,问题并不全在汽车本身,服务和配套设施都有问题,特斯拉的电动汽车,似乎离我们还比较远,这也就意味着做类似于特斯拉的产品具有比较大的风险。
投十个亿的研发基金造电动车么?不可能。首先要想重新定义电动汽车,这种规模的投入是不够的;况且如果双方的合作目的还是造车,直接上马项目即可,何必再费事成立这样一个基金?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上汽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联盟已经不琢磨怎么制造互联网汽车,而只是通过传统汽车的“触网”来推进产品的更新。
砸钱做研发有两种方式:其一是将资金投入研发,开展自主创新;其二是把资金投出去,为专业领域的发展提供资源。
大多数成功企业会选择前者,不仅因为有钱、任性,更因为大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客户规模,可以做小企业做不了的事。然而企业规模大,组织成本高,研发效率低,超大规模的企业开展研发创新,经常遇到周期长、效果不佳等问题。
对于上汽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联盟来说,打造与互联网汽车相关的配件、设施、服务,以目前国内的研发组织和专业水平来看,这个目标更加务实,是企业更加理性的选择;但同时,也意味着放弃了造一部整车的理想。
而上周还有一则新闻,彭博新闻社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,中国正在制定改革计划,将在国家资本监管机构与经营性国有企业之间,系统性地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,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,并称,改革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和竞争力。
如是,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会去设计、组织和实施资本运作的,超大规模的国企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运营就行,倒也省心。
如果您觉得觉得文章不错,欢迎打赏作者!(微信升级到6.1版本后,长按二维码即可识别付款。)
科技杂谈欢迎所有客观、深入、有锐度的科技好文章,欢迎大家投稿(投稿时请附上您的微信收款二维码,以便读者打赏)。
投稿方式:
邮箱:keji_zatan@sohu.com
微信号:sophie0306(长按可复制)
点击下方 【阅读原文】加入科技杂谈菁英会。
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
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
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
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
| 新科技 | 睿思想 |
已入驻百度百家、腾讯新闻、搜狐新闻、今日头条、网易阅读
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(xinews)成员
欢迎争鸣 谢绝软文
转载授权、商务合作,联系微信号:sophie0306